海博论坛

赓续红色血脉 强化使命担当——海博论坛 轻合金研究所党支部赴贵州开展“党建引领·协同育人”主题实践活动

2025-08-02 223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加强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探索新时代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2025年7月30日至8月2日,海博论坛 轻合金研究所党支部组织教工党员赴贵州开展“党建引领·协同育人”主题实践活动。此次活动由轻合金中心主任丁文江院士发起,彭立明书记带队,吴国华教授、袁广银教授、王渠东教授等二十余人参加;活动内容涵盖红色文化学习、企业参观调研、高校交流学习等。

重走红色足迹,传承长征精神

第一站,党支部来到遵义会议会址。正值遵义会议召开九十周年之际,支部党员前往遵义会议会址,开展现场教学与专题学习,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征程。遵义会议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是党在生死存亡关头实现伟大自我革命、确立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的标志性事件。党员们在讲解员引导下,依次参观会议会址、陈列馆与旧址住所,系统了解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过程与深远影响,深刻领会“坚定信念、坚持真理、独立自主、团结统一”的遵义会议精神。九十载风雨兼程,遵义会议的精神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此次学习活动,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初心的深刻叩问。

随后,支部党员参观了红飘带长征数字馆。该馆是全国首个全域行浸式长征主题数字体验馆,通过先进的数字科技,生动还原了红军长征中的重要历史片段与英勇事迹,开创了“用中国科技讲述中国故事”的红色教育新范式。在沉浸式的数字空间中,党员们仿佛亲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征程,切身感受到革命先辈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对党的忠诚认同和使命担当。

通过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机融入,党支部将党性锤炼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引导科研人员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勇担时代重任,把红色基因注入科技报国实践中,为推进高水平科技创新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

校企联培,深化技术交流合作

第二站,支部党员先后前往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参观和座谈交流。贵州航天林泉电机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下属单位,专注于高性能特种电机及控制系统的研发,广泛服务于航天、导弹等重点领域。中国航发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隶属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具备航空发动机整机及核心部件的研制能力,承担多项国家重点型号任务。两家企业均为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骨干力量,在高性能材料、复杂结构制造与关键技术装备方面有着深厚的技术积累。

交流过程中,企业专家介绍了在新材料应用、先进制造技术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应用需求,研究所教师则结合轻合金在航空发动机、航天电机等方向的研究成果与发展前沿进行了深入互动探讨。双方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在人才培养、联合攻关、研究生实习实践等方面的合作,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科技动能。

多维交流互鉴,拓展党建与育人新路径

第三站,支部党员前往贵州理工学院进行参观与交流,重点围绕党建与科研融合、研究生培养、思政教育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等议题进行了座谈。贵州理工学院领导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方面的探索实践,以及如何通过“党建+科研”“党建+人才培养”的路径推进高质量发展。双方表示,将持续加强两校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党建研学共建、平台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

活动期间,支部党员还参观了上海交通大学-贵州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培基地,深入了解基地在党建引领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生动实践。该基地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通过校企共建"双导师制"培养体系,将党性教育融入专业实践全过程,引导研究生党员在企业技术攻关一线锤炼本领、践行初心。在贵州丰富的红色文化滋养下,基地常态化开展校企联合组织生活,把科研项目作为党性教育的实践课堂,形成了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思政教育与专业培养深度融合的育人特色,为新材料领域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学思践悟结合,推动党建工作走深走实

通过此次赴贵州的“四维融合”党建活动,轻合金研究所党支部实现了“党建+红色教育”“党建+科技交流”“党建+校企协作” “党建+思政育人”的有机融合,是一次思想深刻、组织严密、成果丰富的主题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党员教师严格遵守组织纪律,服从统一安排,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与团队协作意识。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对党光辉历史的理解和对革命精神的敬仰,更推动了党建与人才培养、科研攻关深度融合,为打造“有温度、有力度、有深度”的基层党组织注入了新活力。党支部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持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研究所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发展中不断取得新突破。

供稿:轻合金研究所党支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