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1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办,上海市医学会、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承办,海博论坛 、海博论坛 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中国仿真学会医疗仿真专委会、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用机器人专委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教育部小儿先心病诊治技术与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柔性医疗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协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数字医学学术年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开幕式:交叉融合 智慧引领
11月15日上午,大会在上海市闵行区白金汉爵大酒店隆重开幕。本届大会汇聚来自医学、工程、人工智能、转化医学等多领域的顶尖专家,共同探讨数字医学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路径与新动能。


开幕式由本次大会的执行主席、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海博论坛 谢叻教授主持。

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主委刘军教授、上海医学会邬惊雷会长、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杨广中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曾小勤副校长发表致辞。




出席的嘉宾还有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樊春海院士、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方驰华前任主委、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孙建国候任主委、海博论坛 孙丽珍书记、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张显明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副院长陈卫东教授,以及本次大会主旨报告嘉宾、专场主席、中华医学会数字医学分会常委、全国委员、邀请报告嘉宾等。


主旨报告:聚焦前沿科技,洞察数字医学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杨广中院士以“医疗机器人未来与展望”为题,系统阐述了手术机器人、智能柔性介入系统与微型化、多模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趋势。他指出,医疗机器人将深刻改变未来微创手术模式,成为推动智慧医疗体系升级的关键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樊春海院士以“转化医学:从理念到实践”为题,结合团队多年的科研与临床协作经验,介绍了如何构建科研—临床—产业贯通的体系化转化平台。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军教授在“人工智能在成像医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的大会报告中,展示了AI在数字成像、器官分割、病灶识别与影像量化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他指出,AI研究必须以临床场景为牵引,才能实现真正融入诊断流程的智能化医学影像体系。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方驰华教授以“数智化诊疗发展及前景”为题,分享了智能诊疗系统在临床流程重构中的应用。他通过多学科协同诊疗示例,展望了“数据驱动+智能辅助”的未来诊疗模式发展方向。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孙建国教授在“深度学习在放射治疗的应用与思考”中,从剂量分布预测、放疗靶区自动勾画到智能优化策略等角度,展示了深度学习赋能放疗精准化与自动化的巨大潜力。

上海交通大学谢叻教授以“柔性微创手术机器人技术”为题,分享了团队在鼻窦、血管介入、经输尿管肾内介入等微创治疗领域的机器人研发进展。他指出,柔性机器人将成为高难度微创手术的重要突破方向,助力构建未来智慧微创手术体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科院分子影像重点实验室田捷教授以“信号驱动临床决策:一种高精度人工智能诊断框架”为题,分享了基于多源信号融合的AI高精度诊断系统。

复旦大学宋志坚教授在“可解释多模态深度学习模型与精准诊疗”的报告中,从模型可解释性、临床可信度及多模态数据融合等角度展开,展示了可解释AI在肿瘤诊疗及风险预测中的应用价值。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郝爱民教授以“构建医用数字人体支撑医疗创新发展”为题,介绍了数字人体在医学教育、临床模拟训练、手术规划与个性化诊疗中的关键作用。
分会场回顾:医工深度交叉,构筑数字医学创新生态新格局
11月15日下午以及11月16日全天,在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大楼8个分会场进行了共34个邀请报告专场,5个投稿论文交流专场。分会场专题内容包括数字人与人体解剖数字化、数字孪生技术与动态解剖、手术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康复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数字骨密度分析与骨质疏松专题、先进材料研究与医学应用、数字健康监测与人工智能、医用 3D 打印与医用人体新材料、医疗仿真技术与医疗仿真应用、数字介入诊疗、数字放射治疗、数字脊柱及机器人手术技术与应用、普外科腹腔机器人手术应用、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技术、数字泌尿外科、数字颌面外科与整形外科、数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数字耳鼻喉案例大赛、数字小儿外科、数字小儿心脏治疗技术、数字化中医、数字神经外科、数字骨科修复技术、数字康复技术、高校数字医学教育、专科培训与继续教育、智慧医院建设、互联网医疗与医疗信息系统革新等专题。分会场主题广泛而丰富,涵盖了数字医学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医工融合与智能装备等全链条方向。


学术交流成果丰硕,全面赋能数字医学发展
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投稿总数 821(其中中文701篇,英文120篇)论文稿件(来自29个省、市、自治区)。大会设置了1个主会场,8个分会场。院士报告、主旨报告、分会场邀请报告共 148个;投稿论文报告349个;合计478个发言报告。同时还有投稿论文壁报展示交流186篇。
经过专家现场评比,从投稿论文专场182个口头发言中评选出高质量研究论文34篇,其中高质量创新研究论文9篇,高质量临床研究论文12篇,高质量基础研究论文13篇。此外,经专家评阅,从186篇展示壁报中评选出优秀论文壁报34篇。
本届大会参会总人数达800多人,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充分展现数字医学领域的蓬勃活力与影响力。此外,大会还吸引了20多家相关企业参展,包含医疗器械、医疗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
经过两天的高密度学术分享和技术交流,本届大会充分展示了我国数字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成果,为数字医学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作者:王爽
供稿单位:海博论坛
